有句话说:人与人之间的差距,有时候比人和狗都大。
到底是什么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呢?
一是思维方式,二是行动和执行力。
思维方式决定行为,行为决定习惯,习惯决定性格,性格决定命运。
曾国藩出身于湖南省湘乡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,后官至清朝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、武英殿大学士,封一等毅勇侯。
曾国藩的人生“逆袭”之路,就是从“底层思维”的改变开始的。
1、底层思维一:吃独食
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。利益,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。
面对利益的诱惑,人们常犯的思维错误就是,吃独食。
而这样独占利益却不与大家分享的人,一定会招致怨恨,甚至成为众矢之的。
曾国藩早期在抵抗太平军时,认为有道义就能感召别人,必然振臂一呼、应者云集。
但是他慢慢发现,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里,于是便问赵烈文:“众皆出我下,奈何尽归胡公?”
赵烈文回答:“人皆有私,不能官,不得财,不走何待?”
曾国藩问:“那我该怎么办?”
赵烈文回答:“集众人之私者,可成一人之公!”
曾国藩这才恍然大悟,从此以后对有功的部下“武人给钱,文人给名”,用重赏来“鼓好胜之心”。特别是担任钦差大臣、两江总督以后,经常利用一切机会保荐幕僚当官。
于是曾国藩的幕府大盛,人才济济。
曾国藩讲:“利可共而不可独”,领导人可能追求道德上的完美无瑕,亦或是其他雄伟的目标,但对普通群体而言,柴米油盐可能才是发愁的事情。
道义可以号召人,却不一定能笼络住人。利用“人以利动”的属性,采取恰当的激励制度,才能“集众人之私,成一人之公”。
人脉并不是说你利用了多少人、有多少人被你呼来唤去、有多少人为你鞠躬尽瘁,而是在于你帮了多少人。
请记住这句古训:“路经窄处,留一步与人行;滋味浓时,减三分让人食”。
2、底层思维二:盲目跟风
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“从众心理”,即个体在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下,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、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,即通常所说的“随大流”“跟风”。
曾国藩说:“久利之事勿为,众争之地勿往。”
意思是告诫我们,妄图长久得利之事不要做,人人趋之若鹜争抢之处不要去。
这句话在互联网时代尤其适用,现在是创业的大浪潮,市场一旦出现某个机会就会有大量的人趋之若鹜,但现在社会变化太快了,任何一个机会一旦被大家争相追逐,说明它已经不再是机会了,这就是众争之地,勿往。
日中则移,月满则亏,物盛则衰。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,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。
同样的道理,如果一件事一直都能让大家轻松获利,说明后来者一定都是来接盘的,如同击鼓传花的游戏,都在找下一个接盘人,这时你千万不要轻易插足进去,赚不到钱不说,还可能把老本搭进去,比如前些年兴起的P2P、民间借贷等等。
《南村辍耕录》说:“一事精致,便能动人,亦其专心致志而然”。
无论做哪个行业,没有点钻研精神,没有股子痴迷劲儿,而是看着碗里的,想着锅里的,恐怕很难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。
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,除了少数天才之外,没有谁可以样样精通。
与其跟随别人的脚步去不停转行,不如专精一处,安心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。
坐得住,才立得起。
3、底层思维三:100-1=0
有一则寓言:
老和尚地下写了这四道题:2+2=4;4+4=8;8+8=16;9+9=19
徒弟们纷纷说:“师父您算错了一道。”
老和尚抬起头来,慢慢地说道:
“是的,大家看得很清楚,这道题是算错了。可是前面我算对了三道题,为什么没有人夸奖我,而只是看到我算错的一道呢!”
有的人也是这样,你对他十次好,也许他会忘记,一次不满足,就会抹杀所有。
这就是100-1=0的底层思维。
曾国藩讲:“勿以小恶弃人大美,勿以小怨忘人大恩。”
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,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,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,一点小恩怨,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,忘记别人的恩情。
左宗棠曾是曾国藩的学生兼下属,他的崛起有赖于曾国藩的大力推荐,但后来左宗棠高傲自负,甚至多次弹劾曾国藩。
但当左宗棠在西北作战时,曾国藩尽心尽力督办粮草,而且还把自己手下的一员虎将刘松山拨给左宗棠。
对左宗棠的成功,曾国藩钦佩不已,称他是“当今天下第一人”。
曾国藩去世时,左宗棠送来的挽联上说:“知人之明,谋国之忠,自愧不如元辅;同心若金,攻错若石,相期无负平生。”
《礼记》上说,“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美者,天下鲜矣。”
喜爱一个人但知道其缺点,厌恶一个人但知道其优点,这样的人世间少有。
为什么少有?就因为以自己的好恶而全盘认可或否定一个人,乃是人性根深蒂固的弱点和缺陷,所以一定要警惕。
再大的烙饼,也大不过烙它的锅。
能力大小,影响你眼下的成绩;而思维格局,最终决定了人生的结局。
【鸣谢】素材来源网络,版权归作者所有,仅限交流、学习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!。庄先生0592-5186035转载原文网址:http://www.chinahrd.net/blog/417/1216916/416713.html
BirKim Copyright © 2011-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 佰俊厦门猎头 版权所有;厦门猎头公司(佰俊人才服务许可号:350200RL1108),邮箱:957489132@qq.com,客服:4000809881;
工信备案号:闽ICP备2022001179号-4;公安备案号:闽公网安备35020602002437号